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名家 > 书法 >

蒋晓淼

发布时间:2023-04-11     发布人:本站     点击:

 
       “这种竹子从播种到萌芽,
 
       4年也不过才能长3厘米。
 
       然而,5年以后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长着。
 
       这样只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了。
 
       似乎很不可思议。
 
       但其实毛竹在之前的4年间,
 
       已经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。”
 
——林清玄
 
 
       在卓正酒店二楼的大有堂茶室,有一幅《晴峦萧寺图》,画工细腻,一种江南的烟雨仿佛笼罩在山水之间。
 
       蒋晓淼说这是当年他进修时的临摹作业,他在两边配上了文字,让作业成为了作品。
 
       “春天的苏堤开满了辛夷,
 
        而我却只认得湖边的绿柳,
 
        吴山上的云慢慢地来,轻轻地散。
 
        虎跑山的雨淅淅地下,悄悄地停,
 
        她滋润着杭州的万物,
 
        也滋润着来自北方的我。”
 
        蒋晓淼平静的读着,说这记录的是他当时的心情。
 
       当年他四十多岁,孤身来到中国美院进修绘画,继续选择走学习之路,于他要放弃很多。
 
       无论选择什么人生道路,内心没有对艺术追求的定力,那就是沙漠中的流沙,随风飘移,一生惶恐,不知所终。“书法已经占据了我生活的绝大空间,并成为我心灵救赎的一条重要途径。”
 
       在钱塘江边,蒋晓淼一个人租了一个小房子。每一天,潮湿的空气浸湿了他笔下的宣纸,也浸润着他无比渴望学习的内心。
 
       无边无际的空寂凝成巨掌,好像武林高手在出招,如果没有内力抵抗,心里就会受伤。
 
 
       其实人都是孤独的,只不过,繁华与人群能够掩饰孤独,麻醉一个人。蒋晓淼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之时,听到的只有自我对话,身处孤寂却不觉得这孤独有苦,因为他有强大的内力,知道自己心归何处。
 
       从小学任教、到中学任教,再被调回师范任教、调到卫生学校任教,即使后来到了河北大学任教,他也始终在寻找着书法艺术中的真谛。
 
       这个心路历程,每个人都会经历,都会经历犹豫,怀疑,摇摆,再到坚定。于蒋晓淼而言,知天命,也知自己的“命”——我必须挑起身上的责任。
 
 
       在启蒙老师吕冠春、魏克敏先生严格而系统的教育下,蒋晓淼的书法从感兴趣到入门,
 
       在康殷(大康)先生、姚璜、康庄、康墨如、秦永龙、倪文东、邓宝剑、李洪智、虞晓勇、刘文华、张继等多位老师的点拨与亲授下,他从保定到北京、到杭州;从北京师范学院到中国美院;从中国书协到中国人民大学,处处留下他求学的身影。
 
       如今蒋晓淼的书法作品遍布各地,凭借出色的艺术感悟力和书法功底,从理解到渗透,他的字有一股气贯彻始终,让人痛快淋漓。
 
       他博采众家之长,兼善各体,因此他的书法古雅质朴,幽深淡宕,也能别开生面,豁然开朗,点画之间多有异趣,古法森严,幽深无际。
 
       “笔墨间宁有穉气,无滞气;有霸气,无市气。
 
        其用笔圆润含蓄,造型圆转奇诘。”作家谈歌如此评价蒋晓淼的书法。
 
        台北山痴画会十多年前就邀请他举办了个展,日本粉丝把最高领事奖颁给他。
 
        蒋晓淼始终是传统书法的守护者、传承者,更是书法社会实践的倡导者,
 
        他从不承认自己书法家的身份,却能从他身上看到书法家对书法的坚定和执着。
 
 
       蒋晓淼其人
 
       今年55岁的蒋晓淼出生在青岛,当兵的父亲希望他有如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和作为,因而给他取字“晓淼”。他说:“我的一生是因为热爱自然而存在的,尤其爱水。“
 
       看蒋晓淼的外表,并不张扬,坐在那里,或许你并不会对他有过多的关注,但是当你靠近他,了解他,才知道他内心如海一样深沉辽阔,他对书法艺术的造诣有着海一样的深厚与磅礴。
 
 
       蒋晓淼是一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,虽然工作是公众的,但他不是。和他交往过的人普遍这样形容他:有着朴素的外表,即使穿着最普通的衣服,他也能镇住全场。
 
       他是平和的,安静的,是一丝一毫都不紧张,但在一种松弛里,却从来不失法度与张力。
 
       就如同好的演员是不需要花边绯闻炒作一样。想要了解蒋晓淼,就要认识他的人,走进他的精神世界,或者看他写的字。
 
 
       记得村上春树在《我的职业是小说家》中写到,人都需要有一个个体恢复的空间,“简单地说,那是个温暖的临时避难所,谁都可以自由地进入、自由地离开,说起来,就是‘个体’和‘共同体’徐缓的中间地带。”
 
       其实人自己是不能完全控制住自己的,写字便是桥梁,借由与我们本身就有连接的行为,来完成这样的专注。
 
       蒋晓淼更是这样,在书写的过程中达到一种“忘我”,去获得一种纯粹的快乐。
 
 
       为社会创造价值
 
       今年9月,蒋晓淼的新书《社会实践作品——蒋晓淼书法艺术》第一辑编辑完毕。
 
       这是他近5年来的社会实践作品集锦,囊括了他200多个作品,涉及建筑、纪念碑、公共景观、政府、企业、博物馆展示作品等各个领域。
 
       艺术来源于生活,更要服务于社会。
 
       这是在教学之外,蒋晓淼积极推广书法社会实践的原因。
 
 
        “我们不为他人创造价值,不为社会创造价值,我们就不会有价值。”蒋晓淼说。
 
        “这是为了拓展书法的存在空间,拓展书法的生态,让书法能有效为社会提供服务。这不仅是书法的价值,更是书法艺术走出校园、走出宅舍,走向社会的一条必经之路。”
 
        蒋晓淼的字,不是为了风格而风格,而是为了社会的需要,不经意间,形成了自己的面貌。
 
 
       “学到知羞耻处,方觉艺不精。”在书的最后,他写了这样一段话,这是他对自己的勉励,更是对书法艺术的自信。
 
       能把字写好是技术,能寄“情”于书,才是艺术。古人说:“非志士高人,不得言其妙。”蒋晓淼在自己的实践中,不把简单的笔墨当主体,而是让书法展现中国的文化﹑中国的哲学﹑中国的伦理价值以及中国人的人生态度。
 
       炫技纵然可以悦人耳目,但书法之大道才能够憾人心灵。
 
 
      书法的修养
 
       修养是基础,同时并不只是基础。
 
       书法家的见识和修养,决定了他自己书法作品的视角与广度,书法大师的高度从来不是在他手里的毛笔,而是他对当时社会的认知与理解。
 
       “学书是先学平正,后追险绝,复归平正。无论技艺多高明,最后仍是要复归平正。但此时的平正,因为已经有慢慢的路途,便已不再是最初的那个平正了。”
 
 
       “练字,不是练手或手感,初学字的人,当然要从手开始练,练手跟笔墨的熟悉和默契,练是不是能灵活地掌握笔墨,可你练上几年,再练,就不是练这个东西了。”蒋晓淼说。
 
       “要练认知,练你对字的认知,练你是不是足够了解这个字,是不是知道这个字这样的结构,这样的笔画,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,才能最好地把它呈现出来。”
 
        这其实就是个修养问题。所谓修养,无非是这样一些认知,这些认知是最基本的,也是最重要的。
 
        站在黄山下面就说很美,与站在黄山顶说很美,感受与认知是不同的,但说出来的语言都是:很美。
 
        一件事做到最高级,比的还是修养。
 
       当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,能比别人有更多的角度、更丰富的素材、更深入的思考,做出更快速、更准确的分析和判断,蒋晓淼靠的就是这种“认知”,这种“修养”。
 
       书法,是时代、地域、创作者们共同塑就的产物,都是关于世界的观察、记录和表达。
 
       它穿越了时光,永恒地流传下来,一代一代。
 
       每一位书法家,都是行走在大地上的践行者和观察者。
 
       一支笔,亦是创作工具,亦是表达手段,他们对所在世界的感受和表达,流传下来就是一幅幅艺术作品。
 
       蒋晓淼的堂号,叫“守一堂”。
 
       他说,无论遭遇到什么,都想要,守住自己的心。
 
       蒋晓淼
 
       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书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、
 
       保定市书法家协会 副主席、
 
       民革保定中山书画院 副院长、
 
       台湾山痴画会 艺术顾问
 
       出版:
 
     《现代黑板报装饰》
 
     《医学美学基础》
 
     《医学实用文体书写规范》
 
     《墨飞海峡·蒋晓淼赴台展览作品集》
 
     《诗情墨意·蒋晓淼书张亚丽诗词作品集》
 
     《康氏书艺》三册
 
    (康殷楷书技法解析·康雍楷书技法解析·康庄楷书技法解析)
 
     《吾谁与归·心经百篇》
 
     《英雄赞歌·雁翎队英雄群雕铭文》
 
      展出:
 
      2008年 台湾台北蒋晓淼书法个展 
 
      2009年 台湾金门华人百位书画大展 
 
      2011年 日本福冈艺术学院书法个展 
 
      2012年 日中友好四十周年艺术大展最高领事奖
 
      2012年 河北大学美术馆龙年四季个展 
 
      2016年 亮点美术馆情境书法展 
 
      2017年 路美术馆李彦彬蒋晓淼书画联展